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6.10.08 浏览次数:2645次 |
||||||||||||||||
乳猪出生后环境方面发生很大变化,另外从哺乳到断奶日粮特性的剧大变化等都对小乳猪的生存方面造成严峻的挑战。乳猪的管理目标是提高成活率,保持旺盛的长势,提高断奶体重,民间有“初生差一两,断奶差一斤,肥猪差十斤”的说法。 在出生后的前3天内是乳猪死亡高峰期,应专人管理,加强人工监护工作,出生后头24-48小时,吃初乳时分开吃奶,先将较重的仔猪放到加热的保温箱中,每次两个小时,让一窝仔猪中一半体重较轻的仔猪在没有竞争的条件下吃2-3次初乳。初乳中含有较高的能量和免疫蛋白。猪的胎盘不允许抗体的传递,新生仔猪在出生时没有抵抗病源体的母源抗体。仔猪在出生后的头24小时内初乳的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通过肠膜对仔猪建立有效的保护力十分重要。 仔猪死亡——原因和解决办法
仔猪出生时只有1%的体脂和非常稀疏的被毛,身体的温度控制机制尚未发育完全。当环境温度低于34℃时,仔猪会受冷刺激。为保持体温作用很小,仔猪要动员储备的糖元来维持体温。遗憾的是70%的糖元仅在出生后一天就用尽了,初乳是很好的能量来源,新生的仔猪如果不进食足够的奶,没有适当的环境温度是不能生存的,因此,初生仔猪维持体能和保温是首要的管理重点。 管理程序 1.出生后3天内,剪牙齿、断尾和打耳号 2.出生后立即饲喂抗生素或补盐水(食盐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ml)或老母猪的血清3-5毫升。 3.尽早吃上初乳,增强机体免疫力。仔猪出生2—3天内进行人工辅助固定奶头,自然选择奶头为主,个别调整为辅,最好先弱后强。 4.预防缺铁性贫血: 高胜血康(右旋糖酐铁),分别用1ml、1.5ml进行肌肉注射。 5.预防细菌性疾病(三针保健)在仔猪3日龄7日龄21日使用喹诺美(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0.5ml;0.5ml;1ml分别进行肌肉注射。 6.水的补充。仔猪3—4日即可开饮,必须供给充足的饮水,以免仔猪饮不清洁的水,导致发病。 7. 在5日龄左右预防仔猪球是虫病:每头用1ml托曲珠利溶液,加1-2ml清洁水稀释后进行灌服。 8.补料。以下图示见,如果21日龄尚未断奶则在21日龄后补饲干饲料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如果在25-28日龄断奶,建议从15日龄左右开始给干饲料,太早喂干饲料有浪费昂贵的饲料的考虑,同时断奶前日粮是微生物生长的好培养基,会增大肠道疾病发生的风险。目前国内多采用7—10日龄开始诱食,原因是7—10日龄出牙,牙龈发痒,爱啃咬探究,故7—10日龄开始喂少许颗粒料给乳猪嚼食。可用优力特代乳料和9008乳猪配合饲料,此时因母乳提供较多营养,所以乳猪的采食量很低。
9..7-10天去势。 10.加强保温,防冻,防压。母猪和新生仔最适温度的差异要求对新生仔猪用保温箱单独保温。分娩时甚至可以在母猪的身后放置加热灯和在出生后一周内在小乳吃奶的母猪的一侧放置加热灯。热源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灯照或电热地板取暖,灯照可使用250W或175W红外线灯、100W或60W白灯,视所需温度更换。仔猪出生后一周内温度应在32-35℃,以后每周下降2℃为宜。 11.寄养及注意事项:一头母猪所能哺乳的仔猪数受其有效奶头数的限制,同时也受到营养状态的限制。一般当分娩的仔猪头数超过母猪的有效奶头数,或因分娩后母猪死亡,缺乳等,就应实施寄养,寄走仔猪的应选取大的寄,且应在母猪分娩后三天内进行。寄养还须注意以下几点:(1)初寄养者应吃过初乳,否则不易成活。(2)同一窝中寄养的仔猪数最好控制为两头以内。(3)把寄养者先与初生猪混关一段时间,混淆气味,以免母猪咬。(4)寄养的时间,应注意原窝与寄养产仔时间接近(2—3天内),事先让寄养的仔猪处于饥饿状态,在寄母猪哺乳时引进寄养。 |
||||||||||||||||
上一个:保育仔猪的管理技术 下一个:后备猪的饲养管理 返回上一级 |